全国服务热线:028-88855955(24小时)
上海浦东筹备已久的“陆家嘴论坛”今日开幕,“一行三会”(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领导人和国际金融界高管齐聚上海,探讨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为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献策。
然而就在5月6日,北京市《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首次明确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这是两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意见的发布,陆家嘴论坛的召开,北京和上海都想在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上抢得先机。
昨天,在2008陆家嘴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金融中心不是哪个地方说一句话就能建成的。不过,央行会保护各地发展金融市场的积极性。
李超表示,历史上,上海曾是远东的金融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任务;有意思的是,5月6日,北京也高调宣布定位“金融中心”。实际上,除了上海,深圳、天津、重庆、西安等多个城市此前都曾提出,要建设国际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针对各地争相打造金融中心的现象,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也表示,从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各地都重视金融业发展,大家有不同的创新,互相可以学习,这是一件好事。
北京优势
发布金融史上级别最高文件
金融机构总数超过上海
上市公司占A股总市值一半
良好的金融人才输送平台
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这是北京金融史发布级别最高的文件。
要将北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北京的优势地位显而易见:目前落户在北京的金融机构总数达到677家,超过上海等其他城市,且上市公司占A股总市值超过一半。
北京金融资产总量占全国40%
与上海、深圳、天津相比,作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的首都北京,一直没有明确对外提出当地金融业的发展定位。
上海早在19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时就提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口号,并获得国务院的认可,相当于有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尚方宝剑”。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多年来北京一直回避“金融中心”这个话题就是担心外界认为北京在搞重复建设。
“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上的考虑是北京不愿意过早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原因。”5月5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指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心,北京走向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据统计北京的金融资产总量已经占到全国金融资产总量的40%。另外,大量的金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也为北京的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输送平台。
不会削弱“沪”籍地位
一提金融中心,人们习惯性地将北京和上海做比较。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周子衡认为,由于所处的经济区域不同,北京和上海之间的竞争并非是直接对立的。北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和毗邻的天津实现错位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在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这与金融决策中心的定位是相符的。”
多家金融机构开始改迁至北京
随着北京全面提出建设具有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城市,多家大型的金融机构开始调整战略布局。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目前国内另外几家券商以及一些新设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考虑将注册地改迁或设在北京。
专家不认同北京的两个优势指标
至少有两条理由支撑北京比上海更适合做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看法,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却并不认同。其一是在金融GDP方面北京要超过上海。“这是最经常被误解的一个指标!”潘英丽解释说,北京在这一指标上超过上海恰恰更证实了上海在金融市场效率上更高。“这一指标并非越高越好,目前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GDP指标分别为12%和11%,均低于北京的水平。”另一个更为显著的理由是大量的国有银行、国有企业的总部,包括一行三会决策层都在北京,这使得上海在某些方面底气不足。
北京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决策优势和决策信息资源优势,不过潘英丽认为这种计划式优势和现代市场化的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着潜在的冲突。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北京的决策优势将逐步降低。
上海优势
金融巨头
今天献计陆家嘴
证券、期货市场的先行者
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窗口
金融市场较发达、机构较集中
近日,国内外金融巨头开始陆续抵达上海,出席今天举行的首届“陆家嘴论坛”,旨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出谋划策。而上海希望能借这次论剑“东风”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昨日,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包括世界银行前行长沃尔芬森、伦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克劳拉·菲思、高盛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布兰可芬等十一位金融巨头荣任国际咨询委员,上海市长韩正与他们围坐一圈,共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议题。
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平称,上海是改革开放以后证券、期货市场国内最早尝试改革的先行者,上海的股份制改革包括上海的期货市场都是先于证监会成立的。
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李世玲也表示:上海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建国际金融中心是有前提和基础的。
李超表示:上海是金融市场较发达、机构较集中的地方。比如说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银联等,这些金融重要机构都集中在上海设立,这也是体现支持的一方面。
此外,论坛期间,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举行征信中心的揭牌仪式,此举无疑是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又一重大支持。方星海还透露:此次论坛将有88位嘉宾确认发言,其中境外嘉宾31位,包括美林证券、花旗集团、高盛、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世界著名金融机构负责人。
(综合北京晚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商报、每日经济新闻)
专家:京沪不会出现必然的定位冲突
此前深圳、天津、重庆等多个城市都曾提出,要建设国际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对此,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霍学文表示,北京的定位和目标不构成对任何城市的竞争,中国会形成多金融中心的格局。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认为,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建设应该是网状式的,而非点状的。北京和上海之间并不会出现必然的定位冲突。
“未来上海应该会成为金融市场中心,而北京会成为决策中心。”陆红军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存在2~3个国际金融中心,配以若干个次级金融中心是合理的。但他同时又认为,由于金融具有不适宜分散的特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又同时具有其合理的经济支撑点。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昨日表示,北京建设金融中心城市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从区域上讲,二者并不冲突,不具有竞争性,而且未来上海更有条件成为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还有专家表示,多个金融中心的格局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目前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很大。中国很可能需要形成几个金融中心,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进行辐射、提携。”
其实多金融中心并存的局面也并非不可能。这一点在美国已经被证明。其第一大金融中心———纽约,在股票和能源期货领域独占鳌头;而芝加哥在期货和期权交易领域,则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心。
说法:如果只挑一个最该选香港
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梁小民表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两大条件:一是要有世界影响力的金融机构设立总部,二是要有完善运作的资本市场。而目前北京还没有建立“上证所”一类的交易市场,成为金融中心的路还很长。
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徐滇庆也表示,目前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较为分散,中国香港、日本东京、印度孟买和新加坡都有成为金融中心的可能。“这就像踢世界杯,每个国家只能选出一支球队,而从现在看,我们最应该选出的是香港。”
上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成都鼎城好房房屋经纪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三段2号 / 高新店:高新区天府大道1488号
公司电话:028-88855955 传真:028-88855955
本站法律顾问单位:成都鼎泰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官方微信
全国免费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