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8-88855955(24小时)

“成都模式”三级跳 跃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时间:2010-02-25 来源: 作者:
《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成都城市化模式案例研究》报告亮相。“成都模式”有何意义?在“成都模式”的引导下,现在的成都在全国、全球有什么样的地位?而成都在产业发展定位以及要素市场上又有何优势?记者带领读者一起走进这份报告。报告有七个部分,分别是“成都模式”的提出、&l…

《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成都城市化模式案例研究》报告亮相。“成都模式”有何意义?在“成都模式”的引导下,现在的成都在全国、全球有什么样的地位?而成都在产业发展定位以及要素市场上又有何优势?记者带领读者一起走进这份报告。

报告有七个部分,分别是“成都模式”的提出、“成都模式”的理论分析、“成都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典型案例分析、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设计与测算分析、国际比较及借鉴、结论与建议。报告对成都过去十年来的发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对成都的发展未来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并给出合理建议。

成都模式解读

三轴三阶梯合力助推成都发展

报告将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的成都发展道路概括为“三轴三阶梯”模式,即以“复合城市化、要素市场化、城乡一体化”为路径,从“全城谋划”到“全域统筹”再到“全球定位”的发展模式。

[三轴]

“三轴”,即“复合城市化、要素市场化、城乡一体化”,是成都十年来城市化发展的三条路径。复合城市化,就是成都浓缩了发达国家典型城市从早期工业化到中期去工业化再到当前建设全球城市、信息城市的百年历程,在短短数十年时间既推动了工业化,又调整了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同时加快了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复合城市化就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全球化的叠加与融合。

要素市场化就是成都通过大力推动改革创新,突破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体制瓶颈,把市场化进程向土地等要素市场纵深推进,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形成市场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市场活力,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集聚和积累。

城乡一体化就是成都以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为基础,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通过城乡统筹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开拓发展空间,凝聚发展动力。

[三阶梯]

“三阶梯”,即“全城谋划”“全域统筹”“全球定位”,是成都十年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到2003年,是全城谋划阶段。这一时期成都的发展思路主要是通过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限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盘活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经营城市。

从2003年到2009年,是“全域统筹”阶段。这一时期成都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把战略视野从全城扩展到全域,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到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统筹中推动了全域成都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期间,成都于2007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在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成都进一步把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进入到新的“全球定位”阶段,其目标是打造“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节点城市”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报告评价

报告认为,“三轴”与“三阶梯”不是彼此独立的,两者的合力作用,推动成都完成了多项发展中的重大突破。“三阶梯”意味着成都十年城市化发展的三次重大跨越,每一次跨越都不是对前者的否定和放弃,而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化、环环相扣。“三轴”是成都发展的三条路径,也是三大动力。在成都十年探索中,三大动力时而竞相发力,时而合为一体。分开来看,“三轴”贯穿“三阶梯”始终,但是在不同阶段三者并不是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时间序列之上,而是有隐有显、有主有辅、有强有弱。合起来看,在成都发展的过程中,多项重大突破都是多种合力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就是“三轴”一体作用的良好体现。

报告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建议在未来发展中,成都及各城市政府以发展民生经济为导向,进一步创造“富民、安居、宜业、御险”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富民”。就是要合理确定政府储蓄和积累的增长速度,合理确定政府的财力规模,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报酬,藏富于民,积聚内需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

———“安居”。就是要在城市化进程中,避免可能出现的拉美陷阱,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力度,更多地向土地流转中的受损者倾斜,更多地向农民工倾斜。

———“宜业”。就是要把就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产业结构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就业优先的角度来谋划、优化产业布局,避免出现产业空洞化。要注重完善创新体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尤其是注重挖掘农村中蕴藏的长期受到二元体制束缚的大批人才,大力倡导、鼓励、支持农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御险”。就是要居安思危,提高政府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国际经济危机冲击、突发社会事件的能力,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各类商业保险体系,预防和化解城乡居民的潜在风险,重点是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让失去土地的农民有稳定的个人社会保障账户。

从全球视野看成都

全方位看成都

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

报告将成都在多元化产业战略方面与芝加哥进行了对比;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与伦敦进行了对比,而在打造总部基地方面与新加坡进行了对比。

对比显示,成都已具备提升城市能级的一些基本条件,并具有较强的内在推动力。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成都的城市硬件构架及其形态已初步形成,并保持了内在的政治、社会环境的稳定;其次,面对全球经济调整等外部变化已具有相应的创造性反应能力,并正在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生产转变,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第三,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正在迅速增强,其影响力不断提高并向周边城市扩散;第四,城市发展的潜力较大,成长性较好,具有相应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成都提升城市能级的驱动力。

发展模式成都VS芝加哥

报告认为成都与芝加哥有着许多共同点。在区位与外部联系上,两者均为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在现有产业结构上,成都经济发展以固定资产投资和内需消费拉动为主,第二产业占GDP的40%~5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了GDP的50%~55%。而芝加哥是美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也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商贸、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而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资源上,成都与芝加哥都拥有极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国家重点研究中心。

发展创意产业成都VS伦敦

报告认为,成都全力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目标与伦敦扶持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不谋而合。目前,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主要经济支柱,据统计,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为250亿~290亿英镑,从业人员达52.5万人。

与伦敦类似,成都提出了《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规划对本地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规划。

 

打造总部基地成都VS新加坡

调查发现,在蓉投资的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设备、机电产品、生物制品、化学工业等领域。一批外商投资大项目的实施优化了成都的产业结构,使成都逐步成为西部地区的“总部基地”。这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以及产业的研发、营销等价值高端环节的做法,被称为“产业高端环节战略”,在这方面,新加坡无疑是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者。

从区域优势看成都

PK1城市定位

成都的战略定位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报告将成都与重庆、西安、大连、上海、武汉、深圳、杭州进行对比后发现,除上海定位于国际中心城市外,其他城市均立足于本区域,并根据其地理位置、城市特性的不同确立了各有侧重点的战略功能定位。成都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仍以第二产业的发展为重要推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普遍现象。

PK2城市发展战略

成都在发展战略上,通过塑造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带动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城市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其驱动力直接来源于政府,城市品牌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质,报告认为在成都只有政府才可能作为主导力量推动城市品牌的建设。成都占据宜居、历史、文化等城市品牌优势,另外,处于中西部地区枢纽位置,易于成为物流商贸集散地。

报告认为,无论是“点”“面”或是“线”,成都的做法和方式都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PK3城乡统筹

报告通过比较发现,从流转面积占承包地总面积的比重来看,成都明显高于重庆、天津、武汉及长沙,但与上海还存在一定差距;从耕地规模经营率来看,成都与重庆、武汉相比优势较为明显。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成都是全国较早统一城乡户籍登记制度的大城市,同时成都还出台了促进农民工身份转换的专项政策,改革深度和力度均位居全国前列。从总体来看,成都市限制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已被基本破除,户籍等相关制度改革走在了各试验区城市前列,劳动力也得到了有序转移。

PK4资源要素配置

成都作为内陆城市,在交通物流方面不具备先天优势,矿产资源方面较为贫瘠,无法走港口型或资源型城市道路。在此条件之下,成都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挖掘城市发展持续性动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打破要素禀赋之局限。报告将成都与攀枝花在资源配置上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向农村配置金融资源方面,成都的做法和成绩可圈可点。

从生产要素看成都

从西部大开发背景和成都发展的起始点来看,成都不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源,无法发展资源加工输出型产业;其次,不沿河靠海,无法发展港口经济;再次,也不在东部,无法发展出口导向的加工贸易业。但是,成都的优势是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在西南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市场辐射能力以及历史积淀形成的独特的创新文化,这就使得成都有可能成为区域内各种先进生产要素集聚的洼地。

从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成都发展的实际效果来看,成都不但是西南的交通、信息、物流中心,而且成为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中心和创新中心,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成都政府从“全城”到“全域”,持续推动了要素市场化与集聚:通过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充分释放了农村中的土地与劳动力资源,进而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等要素形成了强大的集聚效应。

报告结论

报告认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成都紧紧围绕“复合城市化、要素市场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从“全城谋划”到“全域统筹”再到“全球定位”,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引擎城市、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

“三轴三阶梯”的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成都市政府战略上的雄心、设计上的精心、推进中的耐心、实施中的同心,既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也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关“投资指南”文章

版权所有:成都鼎城好房房屋经纪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三段2号 / 高新店:高新区天府大道1488号

公司电话:028-88855955  传真:028-88855955

本站法律顾问单位:成都鼎泰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人才招聘| 广告投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友情链接| 站内地图

Copyright © 2003-2024 蜀ICP备1201443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704号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全国免费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