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8-88855955(24小时)
改造前的宽窄巷子(本报资料图片)
青砖墙、高门楼、盖碗茶……走进成都的宽窄巷子,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300年来,昔日的少城,繁华风流都随雨打风吹去,唯留下了这一片片青砖,一幢幢门楼。65年来,那木尔羊角就一直生活在这里,人来人往,究竟有多少人离开了这里,他也数不清了。他只知道,自己已成了宽窄巷子里惟一的八旗子弟,自己的家也成了历史的一个展厅。
60年,一甲子,一轮回。在那木尔羊角的记忆里,宽窄巷子也在历史沧桑中走过了一个轮回:从繁华到破落,再从破落重归繁华。
休闲成都源出少城
少城,又称满城,位于成都城区西部,是清朝时朝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由于处在战国秦张仪修建的少城遗址上,故人称“少城”。
少城周长2250多米,城墙高4.3米,大致范围是:北起小北街和八宝街,南达小南街和君平街,东至东城根街,西抵同仁路。有5座城门,其中以大东门最为壮观,上面悬挂着“少城旧治”和“既丽且崇”两块匾额。有一个校场。共有官街8条,兵丁胡同33条。
从空中俯瞰,整个少城布局如同一蜈蚣,将军衙门即现在的金河宾馆是蜈蚣头,一条长顺街是蜈蚣身,其余兵丁胡同是蜈蚣脚。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在清朝的地图上的名字叫太平胡同。
少城最多有八旗兵2万多人,加上家属有三四万之众,相当于一个小城市规模。终清一世,少城不准任何汉人进入,就连四川最高军政长官——总督也无权过问少城事务,可以说,少城简直是个独立的小王国。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比武领取皇粮过日子。由于八旗子弟的生活闲散,追求享受,使这个区域成了成都休闲文化的发源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八旗兵解散,少城也因此被拆除。宽、窄巷子和井巷子为少城之中被保留至今的三条。
改造前的宽窄巷子
八旗后代童年最羡同学住楼房
平头,白T恤,170的个子,杨恺奕走在人群中,看不出一点“马背上打天下”的味道。但25岁的他却是正宗的八旗子弟后代,那木尔羊角就是他的父亲。大学毕业后,他找到一份工程师的职位,每天在电梯大楼里忙碌生活,已与父亲坚守的老宅生活大相径庭。宽窄巷子的青灰砖墙,只是他小时候的一份记忆。
一进宽窄巷子,杨恺奕就直奔宽巷子11号。这是一座看起来就非常古老的宅院,青砖、木结构是它的最大特色。杨恺奕手上捏着一串叮铛作响的钥匙,动作非常麻利地打开了门。“回来帮爸爸看看,老房子必须好好修整了。”
在“深宅大院”里长大,杨恺奕的生活和其他80后孩子很不一样。他的回忆中,并没有太多的骄傲自豪。院子里当时住了6户人家,而自家占据最靠里的150平方米。经过两三百年时间,房子已经十分古旧,竹片夯泥的墙和地板都面目模糊、木头穿榫结构的房梁上落满了灰尘——“曾经很羡慕住楼房的同学。”
一生守候“庐恺”已成地标风景
杨恺奕的父亲羊角在这里住了20多年,把巷子和老宅视如生命。作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热爱文化的羊角在宅子里挂满了名人字画,桌上也是许多汉唐的物件。最醒目的位置,则留给了自己的祖先——成吉思汗的画像。
“祖爷爷是清朝的信使,爷爷则是武举人。我是蒙古族镶红旗人,北方草原骑射民族的习俗不能丢。”羊角从出生到结婚生子,一直没有离开少城。刚搬进宽巷子11号时,他就喜欢上了这里歪斜的大门,以及门头清代小火砖砌出的拱形。一时兴起,羊角动手在乳白色门楣上刻上了两个难以辨识的钟鼎文——“庐恺”。现在,这座门头已是宽窄巷子标志性的风景之一。
“刚住进来时,这里很安静、很诗意。后来搬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变成了热闹的大杂院,也是另一种乐趣。”羊角说,这里的大人小孩都很热情,互相帮忙买菜甚至招待亲戚都是常有的事。他无法忘记夏天在巷子里纳凉的快乐,孩子们奔跑打闹的笑声。
羊角很骄傲,他的居所既是清代遗存,也曾是传说中解放前刘文辉部下、川西电台台长陈希和的私宅。坐在搜集来的秦砖汉瓦之间,守着院子里的“通仙井”,他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不理会邻居们纷纷迁走,也舍不得陪妻子去美国长住,自顾自地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幽长的巷子里,羊角成为留守的最后一个八旗子弟。
曾经凋零大杂院里到处是违建
不过,在羊角的少城记忆里,也有许多灰暗和落寞的部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住户涌入宽窄巷子。为了多住人,老旧的清代小院里,违法搭建了许多水泥平房,有的甚至紧紧贴着古砖墙,很不安全。越来越多的居民、租客搬到这里,邻居也变得庞杂起来。巷子里没有下水道,只有旱厕,一到早上就得排长队。许多宅院门前精美的石狮、石鼓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豆花摊、茶馆。曾经的安静幽雅,渐渐离宽窄巷子而去。
遇上下雨天,泥泞的土路无处下脚,垃圾堆被泡得发臭,老房子四处漏雨……
老住户们很头痛,至于老鼠蚊虫、烧煤的火灾隐患,则是每天都要担心的。“确实破败了,巷子里长上了荒草,许多老房子都很破烂。”羊角说,那时候,他和爱人带着孩子去照相,选择的是文化公园、南郊公园等。根本没有照相师傅会来宽窄巷子取景。房子烂、道路烂、厨房烂……成了当时住户们互相调侃的顺口溜。
不过,这里的历史文化却依然吸引着许多外地参观者。2元钱的盖碗茶,让宋仲文等老住户以此为生,并像“活字典”一样向天南海北的游客们讲述成都的历史文化。而外地人赵炜,也在这里开起了龙堂客栈,作为“驴友”们会集的地方。
改造后盖碗茶味道依旧
整旧如旧拆违建还原老宅风味
从2003年起,宽窄巷子开始成为成都的一个热门词。听说成都市政府要投资10多亿元进行改造,羊角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这里要被拆了?尽管年久失修的老街、老景不加以改造的话,最后也会黯然失色,甚至退出历史舞台,但这样的大规模改造,会不会让宽窄巷子从此消失呢?“我们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这也是成都文化的一块核心。如果把老房子全部拆掉,历史也随之消失,真的太可惜了!”
羊角曾经参与过琴台路的改造,对古代建筑和文化保护算“半个内行”。他急忙四处打听少城的改造方案——“保护性开发”,旧城改造的这个原则总算让他松了口气。
工程涉及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3个街区,占地约108亩,房屋6万多平方米。包括他的“庐恺”在内,核心区40%的建筑都只是按照原有特征进行修复;其余建筑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改建,只有近年来部分违法乱搭的建筑被拆除。
2003年11月,浩大的拆迁工程启动,羊角告别了第一批800多户老邻居。
涅磐新生宽窄巷子重归繁华
一晃几年过去,羊角重新站在自家门前看风景,往日的门头、院墙甚至大树,都一如从前。只是脚下的路,从泥泞变成了宽敞整洁的石板,邻居的豆花摊和茶铺也被精心雕琢过的茶舍、咖啡、客栈、美食取代。过去大杂院的嘈杂,再次被深宅的清、雅、静取代,回复了清代繁盛时期的风貌。
在“整旧如旧”的基础上,宽窄巷子华丽转身为“成都第一会客厅”,形成了具有老成都特色的“会馆经济”。如今,这条老成都家门口的小巷子,变成了一条财富大道:刚开街一年多,就引来了境内外游客1200万人次,收获财富上亿元。
“我不仅要留守少城,还要重新融入到这里的文化中。”看着涌动的人流,羊角老人多年来收藏的文物和书画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现在,他和儿子要忙着给老屋丈量尺寸、盘算修缮。在这位最后的八旗原住民手中,“庐恺”将变成一个宽窄巷子的文化展厅,将历史和回忆一一还原,让大家看到这里曾经的诗意、宁静的宅院生活。同时,他还准备写一本书,将少城的历史和变迁记录下来,永久留存。
宽窄巷子缩影成都旧城改造
宽窄巷子,乃至少城,只是成都城市变迁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2002年5月启动危旧房改造以来,成都仅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项目就已开工超过1000万平方米。据市房管局统计,2002年5月至2008年12月底,成都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累计开工面积达1046.5万平方米,搬迁住户19万户,50多万人,低洼棚户区被拆迁居民户均住房面积由改造前的28平方米增加到80平方米左右,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超过全国城镇人均住房水平。
除了以川西文化为主的宽窄巷子、大慈寺和武侯祠大街等项目外,成都现在还启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五块石市场搬迁、火车北站扩容改建等一系列工程。同时,位于两大片区之间的成都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工程也将很快投入建设。
今后,成都的危旧房改造还将加快进度。根据计划,未来三年内全市实施改造的面积约为932.52万平方米,搬迁户数约为9.71万户。其中,今年就计划改造279.76万平方米,搬迁户数约2.91万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城南 成都未来的国际中心
版权所有:成都鼎城好房房屋经纪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三段2号 / 高新店:高新区天府大道1488号
公司电话:028-88855955 传真:028-88855955
本站法律顾问单位:成都鼎泰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官方微信
全国免费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