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8-88855955(24小时)
随着我国加入WTO、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区域合作越来越紧密,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重要的经济区域。由于地缘和人文关系的相似性,川渝交往与合作历来紧密。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成都召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座谈会,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规划范围。根据成渝经济区的空间格局,利用统计数据和资源,课题组对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支撑要素和未来发展空间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的政策建议。
六大支撑要素
资源要素支撑。从能源资源看,成渝经济区的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不仅储量大,开发条件优越,而且互补性强,是我国能源资源最富集、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从矿产资源看,成渝经济区是西部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生物资源看,成渝经济区森林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繁多,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从旅游资源看,成渝经济区的气候和地貌类型多样,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丰富、受到联合国保护的遗产最多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带。
经济要素支撑。从农业看,川渝是中国粮食、油料、蚕茧、生猪和多种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从工业看,成渝经济区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航空、交通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但也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产业,成渝工业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协作空间。从服务业看,四川和重庆的第三产业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都在向优化内部结构方向发展,且发展势头强劲。同时,成都和重庆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等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
地理区位和交通要素支撑。成渝经济区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是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拥有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而成都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文化要素支撑。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文化和以重庆为代表的巴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成渝两地具有相似的文化传统、语言体系、风俗习惯、思想观念,长久以来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
政策要素支撑。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国家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了若干促进西部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此外,四川和重庆两省市政府近年来先后签署了系列协议,为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成渝经济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科技教育要素支撑。成渝经济区教育和科研基础良好,科技实力在西部乃至全国都有明显比较优势,科技创新潜力巨大,可见,大量的高等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科研技术水平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未来发展空间
区域发展空间。重庆市的三峡库区主体部分9个区县,四川的攀西等6个市州均没有被纳入新成渝经济区的规划。事实上,重庆的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推进的重点开发地带。而四川的攀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矿产、光热和旅游资源,甘孜、阿坝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把其融入成渝经济区不但可以扩大区域辐射范围,增加经济总量,还可以提升整体竞争力。成渝经济区具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力,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考虑扩大经济区区域范围。
经济发展空间。从经济总量来看,成渝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总量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个经济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增长速度较快,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产业结构上看,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仍待优化,未来成渝经济区的区内资源会更有效的进行配置,区内产业结构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从产业优势看,成渝的优势产业均以中上游产业为主,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在与其它三个经济增长极的产业互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构建成渝经济区可实施协同发展战略,更有利于促进资源和产业整合,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
文化发展空间。巴蜀自古相连又相依,但巴文化和蜀文化略有所不同。成都平原属于蜀文化,成都人是商业文明浸染的产物。重庆属于巴文化,重庆人的性格是典型的工业文明熏陶的沉淀。此外,未纳入成渝经济区的四川的攀西文化区和川西高原的藏羌文化区,也具有相当深的文化底蕴,对于四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未来的川渝文化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发展空间。虽然成渝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受成渝经济区合作政策不对等的影响。成渝经济区仍具有双核和跨行政区的特点,重庆作为直辖市,直接受中央政策的影响,而四川各市县的发展除受中央政策的影响外,还受到四川省自身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合作政策不对等。四川省和重庆市均属同一级行政区,享受同样的中央优惠政策措施,合作政策对等,能够统一规划,解决产业趋同、产业同构等难题,推动川渝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还有较大的政策发展空间。
六项政策建议
搁置现有对成渝经济区的争论,更好的推进区域合作规划。现在对成渝经济区规划仍有争议,长期来看,区域合作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需要。但是从现有情况来看,新规划对于推进成渝的进一步合作起了很大的指导性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搁置现有的各种争论,把区域经济建设放在头等位置,更好的推进区域合作。
设置跨地区组织机构,消除行政壁垒。建议从两地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中抽调部分人员组成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区域经济联合中日常的协调工作;定期召开两地高层领导联席会议,就区域经济联合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沟通;建立两地部门和行业对口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行业联系协调处理机制;建立两地区县对口联系机制,广泛缔结友好区、县,促进双方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考虑到目前设立超越行政区的政府组织有难度,可以由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共同组建一个半官方的经济区协调机构。
打破经济主体行政地域观念,更好的推进成渝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首先,打破公司注册地域观念,将成渝经济区内公司注册视为同一行政区域注册。其次,建立开放的商品市场,破除各种壁垒。第三,建立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地域限制。第四,建立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规范,包括银行业系统、证券业系统、保险业系统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共同培养金融从业人员,构建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金融队伍。共同构建金融生态。
增进成渝能源开发合作,共同治理生态环境。首先,成渝均具有较大的能源优势,应形成合力,形成能源开发的新通道。其次,成渝产业中大部分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有一定的趋同性,共同治理生态环境可以节约成本。第三,成渝作为三江源头,生态环境治理至关重要,应共同构建三江上游生态屏障。
以构建成渝经济区为契机,打破统计体系的行政划分,建立跨区域的统计监测体系。过去的统计工作都是在行政区域划分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在成渝经济区规划出台这个大好时机,在传统行政统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统计监测体系,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合作服务。
在未来适当的时机扩大成渝区域合作的范围。一方面,从辐射范围扩展空间、综合经济实力发展空间、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空间和政策发展空间各方面来看,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合作都优于现有的成渝经济区。另一方面,从文化融合、生态治理协作、自然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成渝未来合作的趋向也是更广区域间的合作。现有成渝经济区并不是发展的终点,而是发展的起点,因此,应有发展的眼光,在适当的时期,把发展重点区域的思路转变为发展整体经济的思路,把发展成渝的思路转变为发展更广区域范围的思路乃至发展整个西部地区的思路。
上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成都鼎城好房房屋经纪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三段2号 / 高新店:高新区天府大道1488号
公司电话:028-88855955 传真:028-88855955
本站法律顾问单位:成都鼎泰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官方微信
全国免费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