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8-88855955(24小时)
2500年,没有改过名字,2500年,没有迁移过城址,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中只有一个,那就是成都。2008年2月,一位叫袁庭栋的老人在《西华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的就是成都为什么在2500年历史中,从来没有迁徙过城址。
袁庭栋这样写道:“处在北纬30度线两侧的地区,大都炎热少雨,甚至是无垠的沙漠。而成都平原却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清水秀、一片翠绿。更为奇特的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成都的自然灾害要远远少于其他地区,无论是洪灾、旱灾、风雪、冰雹、蝗虫还是灾害性地震。”
袁庭栋,资深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在5·12地震前3个月他提到成都没有灾害性地震,他说这是在搜集大量史料得来的科学结论。为此本报专访了四川著名历史学者袁庭栋以及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何一民,总结成都历史上包括地震在内的重大灾难,以及在历次灾难中站立起来的成都人。在两位历史学家看来,成都人在这次地震中的热血、善良和勇敢,再一次证明了成都精神刚勇的一面。
先民选择了一个最美的家园
袁庭栋老人对于成都建城史娓娓道来,“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向北边一片山水环抱的平原地带动迁,并在那里大兴土木,构筑城池。从蜀王开明氏‘徙治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从此,成都城址、城名历2500余年未变”,袁庭栋认为,这是先民智慧的体现,“先民给我们选择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从远古开始,成都平原最大的威胁就是洪水,古蜀国开明王朝在郫县立都,就是因为从郫县到成都有一个鱼脊背的地势,比周边高一点,就免于洪水的威胁。
袁庭栋说,成都平原,从都江堰到郫县到成都,虽然所处四川盆地地势较低,但是又微微高于金堂、新津等,所以成都一旦有大的洪水,就从金堂和新津地势较低的河道中,南北分流。
回写字楼首页 继续看新闻
提供写字楼新闻线索请致电:028-86149303,或Email:gaobingru@soufun.
水患与治水,始有水旱从人
袁庭栋说:“在李冰都江堰治水之后,成都就没有了毁灭性的水灾了,但是对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来说,水患依然是成都的威胁,这种威胁一般是因为暴雨,城市地势较低排水不畅造成的,成都历史多次因为暴雨,出现过大街上可以行船的情景。”
何一民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成都老城区历史上多次出现因为水灾而城墙倒塌的记载。而1981年成都特大洪灾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洪灾,1981年7月初,四川各地连续几天普降暴雨,成都城区及所属金堂、新津等县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而袁庭栋告诉记者,安顺桥就是这次洪灾中被冲垮的。
成都城市史就是一部治水的历史。据记载,上古时期的成都平原前生是海。内海消失以后,便成为水泽密布、水道乱流的潮湿盆地,水患相当严重。上古时代,最有成就的治水者是古蜀鳖灵。开明帝鳖灵的引岷入沱排洪工程使平原出泽国,为古蜀先民定居成都创造了基本条件。李冰疏浚三十六江,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开成都二江,彻底解决了成都的水患,使成都航运发达,交通便利。
蜀郡守文翁推广水稻种植,首扩灌渠系统,引湔水和青白江连接,从此赋予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灌溉意义。而晚唐西川节度使高骈为拱卫成都,改两江双流为两江抱城,给成都留下了千年不变的独特城市景观。这些高度发达的水利使成都在唐代成为大粮仓,拥有了“扬一益二”的重要经济地位。
而近代水患不断,成都河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后府南河综合改造工程启动,雨污分流,600余条向河里排污的管道全部截流,成为世界人居的范例。
灾难过后,成都再生能力很强
成都是一个灾难很少的城市,即使遇到灾难,成都也表现出很强的重建和再生能力。南宋嘉定十六年,四川地区人口有1322万。经蒙军反复剿杀之后,到元朝至元二十七年,统计在籍人口,大约只有85万,耗损人口竟达93%。
“成都曾在唐代高达58万人口、并进入世界大都市之列,但是到清初几乎成了一座空城。”袁庭栋说,这是一段真正的灾难史,当时成都城虎狼出没,空无一人十三年。随后中国历史上持续近百年的最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开始了。来自全国17个省区的移民,携家带口,浩浩荡荡涌向蜀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在短短的100多年间,成都地区便迅速恢复起来,它不仅完整地承继了长达3000多年的精神遗产,还汲取更为广阔丰厚的外来思想与文化基因,开始了它新的复苏、重建与成长。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再度成为甲冠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体现的是成都这个城市强大的生命力。
而通过这一次地震,成都人在闲散之外,表现了热血的一面。成都的的哥,成都的志愿者,甚至包括在袁庭栋看来,那些喜欢奇装异服的80后,或冲到灾区一线,或在成都献血捐物,表现了成都人的勇敢和善良。袁庭栋说,自古以来成都就有勇武倔强的一面,在左思的蜀都赋里,提到成都人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
回写字楼首页 继续看新闻
提供写字楼新闻线索请致电:028-86149303,或Email:gaobingru@soufun.
3000年来,成都未有灾害性地震
“3000年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表明,成都不在地震带,不会成为震中。这个应该成为一个科学的常识被普及。”袁庭栋说。1976年的平武-松潘地震,当时成都因为防震,有大约大半个月成都人都住在地震棚里,随后《四川地震灾害历史资料汇编》出版。据书上记载,成都的地震都是受龙门山地震带的波及,成都城区在历史上没有震中记录,根据袁庭栋收集的史料,四川在近代的破坏性地震,基本在成都西面的三水一山区域,即鲜水河、安宁河,金沙江和龙门山一带,1786年泸定地震,1874年的灌县地震,1933年的7.5级叠溪地震,1948年的7.3级理塘地震,1950年西昌7.5级地震,1973年炉霍7.6级地震。
何一民教授也在地震后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根据《中国地震统计年表》和《四川地震资料汇编》显示,从明代到现在,四川破坏性地震有19次,成都只是有震感,并没有形成灾害,在1970年2月24日,成都市大邑县曾发生6.2级地震,震中在大邑县双河乡,也没有对成都城区产生大的破坏,从历史归纳来看,成都遭受破坏性地震袭击的概率很小,是一个安全的城市。
成都生活方式不会改变
■对话人: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所长 朱创业
四川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系主任 陈昌文
记者:汶川大地震对成都旅游业有哪些影响?
朱创业:就短期来看,四川旅游因为地震带来的影响是直接的,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影响原有的旅游资源。但政府在灾后重建上投入的巨大精力,也会让成都及四川众多城市的人居环境、资源配套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记者:是否因地震带来城市居住价值的改变?
陈昌文:成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受灾地区的外围城市,更多的成都人是受到了情感、观念等精神层次上的心理震撼带来的影响。在相同的社会心理下,四川人表现出的从容、幽默、冷静、乐观的性格令人钦佩。
记者:地震是否会消减城市的休闲性格?
陈昌文:地震后,成都的旅游产业受到一定影响,短期会影响到人们的休闲旅游。但成都传统的休闲生活方式不会改变。成都人的休闲生活、快乐指数是不分贫富、不分年龄的,是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平和市民文化,代表着有趣味的、不功利的生活氛围,它已经积淀了上千年。
回写字楼首页 继续看新闻
提供写字楼新闻线索请致电:028-86149303,或Email:gaobingru@soufun.
余震中的民间成都
■洁尘
5月12日14时28分,那种剧烈的摇晃所带来的惊骇,成都人都感觉到了。这个三千多年来从未遭遇过重大自然灾害的古老城市,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感受到生死界限。
但成都城无事。地质专家解释说,因为成都平原整个板块质地比较松软,有很厚的砂土卵石层,泄了很多的地震能量。专家打了一个比喻,说好比一个篮球,拍在水泥地上,弹得就高,拍在泥土上,弹得就低……这一切,使得市中心天府广场与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直线距离仅有92公里的成都市区完全保住了。
震后这些天,我发现,成都人在精神状态上的表现跟成都平原的地质板块构成竟然有着相当的一致性。那种以柔克刚的抗击打能力,犹如砂土卵石层应对地震,犹如太极拳应对刚劲强蛮的打法,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些天来,我提醒着自己不传谣,转发出去的每一条信息我都要事先核实一下。5月20日下午接近三点的时候,我得知都江堰公安局通知大家在三点前离开建筑物的消息,证实消息属实后我转发各位亲朋好友。朋友牛黄回复我:“谢谢!老子毛了,不跑了。”我的一个朋友睡得太香了,没接到我的电话和短信,都到下午5点过了她才打电话给我,问她是否错过了大余震。我说,没有错过,你老人家在睡觉,地是不会震的。
19日晚,成都市政府第一次通过公共媒体发布余震预报。这个晚上,多日来一直感受着余震震感,每天都会被晃好几次的成都市民,很多用手机段子概述总结这些天来成都的生活状态,其中一个段子是:“震不死人晃死人,晃不死人吓死人,吓不死人困死人,困不死人累死人,累不死人跑死人,到最后,余震不来急死人。”
天府成都,这个历来温存饱足、诙谐洒脱的城市,原本没有产生过黑色幽默,也没有产生黑色幽默的土壤。这个时候,跑地震跑得筋疲力尽的成都人终于开始了黑色幽默。这种黑色幽默中还是一直贯穿着这个城市那种低调、消解的气质。吾乡吾民!民间成都是那么可亲、可爱!有人说我是一个典型的“成都主义者”,因为我这些年写了大量赞美成都的文章。现在,我要说,我的确是一个成都主义者,我为我的乡亲们骄傲,为他们的达观、幽默、镇定骄傲,我为自己是一个成都人骄傲!
回写字楼首页 继续看新闻
提供写字楼新闻线索请致电:028-86149303,或Email:gaobingru@soufun.
成都:幸运之城
■麦家
大凡名城,都有别称,成都的别称似乎多了些:天府之国、诗人之都、第四城……每一个称呼都映射出这个城市的某一特征。然而,今天我看来,这些称呼都有些偏颇。今天,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都只有一个别称,就是:幸运城!
似乎不可理解,这次地震波及面这么大,而成都市区居然只是有惊无险,几乎毫发不损。地震的恶魔从成都门前经过,绕着道走了。这是天佑的幸,天大的运。或许正是如此的幸和运,造就了成都二千多年来从未更名、移址的福。世代沧桑,华夏大地,获此殊荣的独系成都。
说幸运,还有一意,就是成都人在这次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和博大情深的魅力。五月十三日,八点多钟,我从广播里第一次听到伤亡报告:只是都江堰一个地方,只是第一天,死亡人数达到147,受伤的人有345名。随后广播里号召大家去献血,因为血库告急。我是O型血,且不久前为补牙才做过血项检查,一切正常。我决定去献血。我开车到天府广场一看,愣了!广场上已经排起望不到尽头的长龙,收音机说“长龙”有八百多米,我觉得无法统计,因为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旁观者”。他们都是准备来献血的。
成都人的心在这一刻凝聚了!
这个城市一直以休闲、享乐著称。我不是成都人,但在此已生活十余年,我曾认为这个城市少了些阳刚之气,多了些自我陶醉。正是这种偏见,让我在望不到头的“长龙”面前越发感动起来。雨哗哗地下着,我呆呆地立在嘈杂的广场上,对这个城市涌生了从未有过的敬爱和自豪,即使在雨中,我依然感到我的泪水是烫的,夺眶而出,灼伤了我的眼。也就是在这一刻,我开始强烈地问自己:我应该做些什么?我能为灾区做些什么?
何止是我!连日来的种种事实告诉我,从5·12起,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白天和夜晚都有无数的人在这样问自己,并且拿出了切实的行动。天佑成都,天佑这个城市里世代居住着的值得爱和敬的人!
回写字楼首页 继续看新闻
提供写字楼新闻线索请致电:028-86149303,或Email:gaobingru@soufun.
我们成都
■王跃
一个民族只要有三种人没有倒下,这个民族就是不可战胜的,这就是医生、教师、军人和警察。而这三种人是否倒下的标志就是看危难时刻他们的表现。面对一场8级大地震,恰恰是教师用身体掩护了学生,医生英勇的救治着成千上万的伤员,战士在废墟中挖掘着遇难者。都说我们成都是一座休闲的城市,慢节奏的城市,其实我们成都人是在聚集能量,在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在面对一场罕见的八级大地震时,成都人所爆发出来的抗震力,远远超过了8级。
那一天我毫无例外地正在喝茶,喝茶是我们成都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被别人误读的主要内容,以为成天泡茶馆的人肯定是闲人。但地震过后三个小时内我的茶友一个也找不到了,其中的一个医生已加入了医疗队正赶赴灾区都江堰;一个开馆子的老板四处打听到哪里去捐钱、捐物和捐肉包子;还有一个出版社的编辑已备好了照相器材,组织了一个车队,买了矿泉水和食品准备前往灾区去当志愿者。
那一晚,外地朋友打电话来说,你怎么还不跑,听说有余震。他觉得我应该是一个胆小的文人,遇上这么大的灾难,应该闻风丧胆,逃之夭夭。我说这一回8级地震的震中离我们成都只有92公里,我们成都仅仅只是晃了几晃,而且几千年来水旱从人,风调雨顺,我还用得着往哪儿跑?朋友大惊失色,说连地震都没有把你震醒,再过几天封路了,你跑都跑不脱。
我当然没有走,而是在家里彻夜看新闻,我虽然干不了什么大事,起码应该保持平静,不要添乱。19日那一天预报说有强余震,在大家的怂恿下我去了邻居搭好的篷子,这才发现哪里是在躲余震,简直是野营的海洋,小青年们喝着啤酒,啃着兔脑壳,谈论的是我们成都不在余震带。有一个老大爷更幽默,把沙发抬出来躺在上面,他的狗卧在沙发的扶手上,见了我就说狗比人精,有什么动静他先会报警!邻居守着收音机不断向我报告余震的级别,“才4级!”语气中好像有些失望。
我们成都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连灾难也可以被豁达和幽默消化掉。他们富有激情,也不乏同情心,通过这场地震邻居们更同心,同事们更团结,茶友们下午又聚在茶馆中,呷着毛峰和青山绿水,生活在延续,而且更加精彩。
回写字楼首页 继续看新闻
提供写字楼新闻线索请致电:028-86149303,或Email:gaobingru@soufun.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4企业昨与青羊区签下40亿元大单
版权所有:成都鼎城好房房屋经纪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三段2号 / 高新店:高新区天府大道1488号
公司电话:028-88855955 传真:028-88855955
本站法律顾问单位:成都鼎泰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
官方微信
全国免费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